2025-02-25 14:54:18
近日,天美麻花星空九一药剂科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中科院大类一区, top期刊,JCR Q1区,IF:5.6)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ntegrating LC-MS based molecular networks and comparative metabolomics for variety identification and origin tracing of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的研究文献。该文献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肖幸华与药学部黄琪教授共同担任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王义坤教授担任通讯作者,天美麻花星空九一药剂科饶碧莹参与此项研究。天美麻花星空九一药剂科在该研究中位列第二署名单位。
该研究通过整合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子网络与比较代谢组学方法,对中药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及其伪品进行品种鉴定和产地溯源研究。研究结果为两面针的质量控制和市场标准化提供了有力参考,并为其他中药材的品种鉴定和产地溯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据悉,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其根部为主要用药部位,具有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广泛用于风湿骨痛及跌打损伤治疗。然而,其野生资源分布广泛、种质混杂,加之市场流通中掺杂伪品现象频发,导致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临床应用与产业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湘雅常德药剂科团队联合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等多家单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结合分子网络和比较代谢组学方法,对两面针根及其两种常见伪品飞龙掌血根和花椒根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团队通过对167种成分进行注释和分析,成功筛选出15种可用于品种鉴定的生物标志物和12种可用于产地溯源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主要来源于两面针中的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能够有效区分两面针根及其伪品,并精准识别来自广西、湖南和云南叁个产地的两面针样本。该研究不仅为两面针的质量控制和市场标准化提供了有力参考,还为其他中药材的品种鉴定和产地溯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 原文链接:
编辑:周雨霏
编审:李 晓
审核:胡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