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4 18:39:11
【编者按】 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像恶魔一样肆虐中华大地,一场举全国之力的抗“疫”阻击战就此打响。 面对疫情,天美麻花星空九一责无旁贷,奋勇向前!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穆世伟、伍成松,主管护师向业宏,护师杜谦、刘星、罗思妮,神经内科护士长施霞丽,呼吸内科医师张师传,先后奔赴常德抗疫最前线。 连日来,他们牢牢把自己“钉”在抗疫战线上,与战友们共同筑起一道“防护网”,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
讲述者:杜谦
今天是2020年2月2日。距离出发支援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多星期了。每天在科室和住宿点来回奔波,着实有点忙,但内心却是有很多感触。
回忆起1月27日晚,临时接到护士长娜姐电话通知,我被安排到市二医院去支援。虽然当时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给自己报名上前线,真的来临时,却又显得些许不安。我简单收拾了行李,赶去和其他一起支援的同事们汇合。抽空间隙,我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简单叙述了下我要支援前线的事儿,他们瞬间没有了声音,大约一分钟后,父母带着沙哑略带哭腔的声音对我说道:“去吧,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你是男孩子更要照顾好其他同事,我们相信你。”话不多,但我听完后信心大增,倍感有力。我知道他们不舍,也不放心,甚至把我还当成一个小孩子,可我知道86岁的钟老可以“逆行”,我作为欣欣向荣的“90后”为什么不可以奋斗在一线。
赶到医院行政楼,经过院领导的再叁叮嘱以及培训,在沙院和医务部黄主任的陪同下,将我们送到了市二医院。完成简单交接安置后,告知明日八点半培训后开始进入岗位。此时我的内心有点忐忑,对即将到来的未知有些许害怕,同时更感受到了压力和挑战。毕竟同一批队员中,论年资阅历我都是最年轻的那一个,生命如此沉重,我又怎敢怠慢,那一晚,我失眠了……
隔天早上,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本来按计划报到
后我应该和队友们一起参加培训。到科室后负责人对我们四人说可以先进去一个上班,我举手表示我可以先进去。
我跟着科室老师学习并穿好防护服,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小眼睛,我对着镜子一看:嗯,还可以,蛮帅的,就是有点行动不便,略显笨拙,甚至有点喘不上气。经过几位老师的轮番检查和再叁叮嘱,十点左右,我和市二医院的刘媛老师一同打开了那个让普通人畏惧的大门,进入了别人不敢进入的世界。 进入滨颁鲍区,是熟悉的感觉却又陌生。我简单观察了下周围环境,因为临时组建,所有设施还不够完善。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问题后续都在一步步完善。
刘媛老师给我介绍了我即将接管的一例重症病人,这个病人我们暂且称呼她为孙老师,她从武汉来到常德看望公婆,却不幸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并伴有呼吸衰竭住进了这里。之后我认真严谨地和刘媛老师完成交接,护理好患者。
孙老师躺在病床上情绪很低落,呼吸略微有点急促,血氧饱和度只有91左右。我立即告知医生,决定使用高流量改善她的吸氧状况,可是孙老师她很紧张,不停询问我换了这个机器是不是自己不行了啊,说自己很难受,快坚持不住了。我赶紧安慰她说:“别担心,所有的专家医护人员们都在想办法,您一定可以痊愈,再坚持坚持,家人们都等着您出院团聚呢!换这个仪器是为了让您呼吸更舒服一些,要好好休息。”我知道我的安慰很无力,只能守在她的旁边,随时观察她的病情,慢慢的,她氧和指数有所上升,睡着了,也可能是想到家人让她更有力量了吧。
午餐后的孙老师又开始拉肚子了,我们一次次的为她整理干净,孙老师很怕麻烦我们,不停的对我们说谢谢。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接班的战友来了,细心交完班后,我便要脱下防护服了,如果说穿防护服很麻烦,那脱防护服就更加麻烦。脱防护服的标准只有一个:不污染自己,不把病毒带出去。下班后和一起来支援的同事们商量向医院申请换个住宿的地方,环境苦点没关系,只要离医院近,方便上班就行。
1月27日至1月29日,记不清上了几个班,随时需要随时到,下了班就休息,休息好了又去上班了。不得不说穿着防护服真的很难受,呼吸不畅,还很热,经常是一进去,从头汗湿到脚底。进去之前因为害怕上厕所不敢喝水,出汗之后又很口渴。因为怕拉肚子,也不敢乱吃东西,也感谢市二医院不错的伙食,我们的日常饮食完全有保障。
1月30日,我再次上班时就要和来自神内的护士长施霞丽老师这位新战友一起进去战场,戴个眼镜小小的个子,文文弱弱的样子,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但是进入病区之后,施老师完全不像看上去的那样,病人被她护理得很好,不愧为老前辈!我被分配管别的床位了,但还是向孙老师打了招呼问好,她看到我微微点头微笑,我笑说她今天精神不错,我说我们一起努力!
最终,我们真的凭借共同的努力,帮助孙老师取得到好转,孙老师自己也有着坚强的意志。2月1日这天,孙老师顺利转入普通病房,这对于患者,对于我们都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一阵强心针,意味着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是有希望也是有能力战胜此次疫情的。
这几天的天气甚好,似乎是预示着疾风骤雨后,绚烂的彩虹,和煦的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