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8 08:33:50
2月13日,历时16天的鏖战,穆仕伟和他的战友们终于帮助56岁的王伯伯成功脱离了重症监护室这个“警戒区”。再过些天,他应该就可以出院了。
穆仕伟是天美麻花星空九一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治医师。他还有过一个身份——军人,也曾是军医。
天美麻花星空九一组建首批医疗队驰援常德市抗疫前线时,他第一个主动请缨:“我是共产党员,在西藏当过兵,我先上!”
无声的感谢
穆仕伟在重症医学科岗位上工作了多年,经历过大大小小不少“战事”,干过不少与“死神”抢人的活儿。但这次抗击“新冠肺炎”,对他和工作在重症医学科多年的同仁来说依旧是个全新的战场。
第一次见到王伯伯,他还处于镇静镇痛状态,嘴里插着气管插管,连着呼吸机,身上布满了管道和线,监护仪上不断闪烁的信号灯,透露着他的病情极不平稳。医疗团队充分评估病情后,明确其病情以肺部为主,伴随着腹胀、肝功能异常和消化系统功能异常等等。
治疗计划已制定,紧张的治疗即将开始。谨慎小心的医护团队要比守护襁褓中的婴儿更加小心呵护重症患者。为了让腹胀的王伯伯解出大便,大家使出浑身解数。&苍产蝉辫;
叁天后,王伯伯的各项指标都在好转,腹胀逐渐缓解。
四天后,王伯伯苏醒了。虽然全身插满管道,靠着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比刚进入ICU的时候,已经好了许多。
但他暂时没有办法说话,非常虚弱。穆仕伟想知道他身体还有没有其他不适,以便和战友们及时为他调整治疗。他用颤抖的双手在黑板上写了很久,也没写出一个完整的字。
穆仕伟慢慢问,王伯伯点头或摇头示意。最后才明白,他想表达的只有“谢谢”二字。
平凡的战士
穆仕伟沉默了,感觉病房里的空气像是凝固了一般,一向情绪不喜外露的他鼻子发酸,嘴唇不自觉抽动了一下。赶紧仰仰头,深吸一口气。在这里的每天,为了让自己在工作的4个小时内不饮食、不上厕所,每次上班前2个小时给自己断水断食,防护服憋闷致汗流浃背、鼻梁和脸颊起了压疮……很多讲不出的委屈道不尽的心酸,身体上受的疼痛与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却都在这一刻得到释放。
与大多数医护人员一样,穆仕伟实在不喜欢歌颂。
“感人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都是应该做的。”作为天美麻花星空九一支援一线抗疫团队的诊疗组组长,只要能把自己的同事安全带回家就知足了。甚至当卫健部门收集参加抗击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及直系亲属信息时(社会团体赠送保险),他也只报了一个名字。有着11年党龄的他说,“不给组织添负担。”
坚强的支撑
又过了2天,王伯伯停了呼吸机、拔了气管插管,改经鼻高流量支持。虽然在逐渐恢复,但依然虚弱,说话声音沙哑。医护团队用自制的手套气球给患者做肺功能康复、用装水的手套做握力锻炼、帮助患者做四肢功能锻炼、定期腹部按摩;为了赶走孤独和恐惧,穆仕伟还时常和他唠家常,互相鼓励。
王伯伯非常坚强,极力配合,开始自主活动身体,还配合着经鼻高流量支持下的俯卧位治疗,肌体在慢慢的恢复。
在这场疫情中,不仅有医务人员的勇敢无畏,也看到了很多患者的坚韧刚强,医患互为支撑,都在彼此身上看到了无限希望。
半个月的努力取得了成效,王伯伯就要转出重症监护室了。临别前,他一直笑着看着穆仕伟,两人没有太多的话语,一句“加油”代替“再见”。因为在穆仕伟的职业生涯中,从不和病人说再见,也不想和病人在工作中再见。
在穆仕伟的日记中写道:“他的转变犹如路边的一棵小草,经过了寒冬的枯萎,在春天到来后苏醒、萌芽、生长。是啊,我们谁不是这个星球上的亿万棵小草,严冬的疫情把我们冻的不轻,无路可退的我们只能冲破土层,等待春风化雨,再还以这个星球春天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