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 16:38:48
轻薄的防护服着身,走起路来却仍显拙重。金银潭医院北区6楼的隔离病房,5小时,300分钟,21500步……在湖南省第五批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来自天美麻花星空九一麻醉科的主管护师万李,每天夜间都要在这里“来回踱步”,9间病房,34位感染患者。
万李来到隔离病房的第一个夜班,遭遇了惊心动魄的一次大抢救,那是武汉封城第36天的凌晨五点半。
“这件事让我在后续救治工作中变得愈加谨慎。”清晨6点,万李带着疲惫走出隔离病房,天色依然黯淡,他一时忘了,冬日里的6点,没有太阳。
上岗第一天的经历让他在恍惚之余下定决心,在今后的救治过程中,要倾尽他的每分每秒去守护患者的安危。因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的患者病情变化是极快的,它需要医护人员以最快最准确的速度和方式为患者争取时间,患者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吸氧情况、血压、心率等都需要在时间的缝隙里抢占时机。北区6楼属于普通病房,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太平。简单来说,这里的感染患者随时有病情加重转为危重或重症的可能。自此,无论是白班还是晚夜班,万李都会不停歇地来回穿梭在每一间病房,密切观察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变化,与其说他是在与死神抢人,不如道,实则,他在关闭死神踏进来的那一扇门。
万李(右)在夜灯下为患者贴压疮贴
“你坐下来休息一会,恢复一下体力。”
“没事,我不累,我是男护,体力好,多走走没问题的。”
对于同事重复的关心,万李总是委婉表达他的坚持。作为一名主管护师,7年护龄让他愈加意识到,关键时刻由不得“停下来”。连续12天的夜与黑,这位逆行者的背影,明晰、暗涌、重迭。即使在夜间,防护服上那抹蓝色,依然耀眼。
每当值完夜班后,万李回到住处都会坚持几分钟的倒立,他说,这样会有效缓解腿部疲劳。
16床的姜爷爷和19床的龚奶奶是一对老夫妻,女婿给二老送了五箱牛奶,龚奶奶接过后立即要转送两箱给万李,“你们太辛苦了,大老远的到武汉来帮助我们,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你们拿着去喝补充补充营养。”万李婉拒,“我们组织有安排吃的,您和您的老伴要多喝一点,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现在这个时候身体的抵抗力最重要,你们的抵抗力好了,对抗疾病就更有力量,恢复就会更快!”暖心、炽热、感慨,这是万李去到隔离病房的第4天。
万李(右)帮患者马阿姨修剪头发
7床的马阿姨后天即将出院,但她的头发自从住院以来就没有好好打理过,最近整理头发时发现头发全是解不开的结,万李先用含酒精的温水给她清洗尽量把结解开,然后用剪刀进行修剪。他坦言,这算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给别人剪头发。马阿姨很是感激,连声道谢……
隔离病房里,平凡却心暖。
“夜巡路”上,隔离病房里的灯影忽明忽暗,背影交错重叠。5小时的21500步,每一步都在为生命践行。
武汉封城第48天,清晨6点,万李像往常一样走出隔离病区,抬眼,他盼着,一缕红阳,挂天边。
编辑:腾燕妮
责编:胡卫锋